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石家庄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石家庄分站 >> 本地资讯 >> 一季度可能“三率齐发”

一季度可能“三率齐发”

来源:深圳商报 编辑:管理员 2011年01月06日 08:52:20 打印

  “涨”字在多家网站年度评选中成为了2010年的年度词。CPI在2010年逐月走高,并不断创出新高。为应对通胀,央行终于在2010年年末实施了第二次加息……如何在纷乱的内外经济形势中找到判断未来通胀走向的清晰线索?与通胀紧密相关的货币政策又将如何调整?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2011年通胀可控

  记者:刚刚过去的一年,老百姓对于物价的上涨反应强烈。目前关于2011年物价走势的预测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而物价的走势又会直接影响到对2011年政策力度的把握、政策节奏的选择,因此客观判断2011年的物价走势仍然是目前最值得关注的焦点。您对2011年的通胀怎么看?

  巴曙松:我们看到,当前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强调目前市场对可能的通胀压力估计不足,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物价压力、2009年以来货币投放迅速增长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等,因此对2011年的通胀压力仍然保持非常高的预期,通胀的超预期必然导致宏观调控的超力度,从而导致经济的超波动甚至硬着陆,这种“三超判断”导致这部分预测者对2011年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判断十分悲观,甚至有人认为2011年的CPI达到10%至20%都是可期的。

  与这种悲观预期相比,通过与历史经验进行对比,我们分析2010年CPI创新高的直接导火索是2010年10月、11月蔬菜价格的大幅上涨所导致,蔬菜价格带动食品及相关价格上涨,使得市场预期的CPI高点连续后移,并超预期。然而,从中国的粮食和蔬菜价格波动历史看,蔬菜和食品价格带动的CPI上涨、及其供应的回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这轮蔬菜价格带动的物价上涨将逐步在供应恢复之后稳定下来。至于粮食价格,按照历史经验,通常在夏粮收割之后,粮价上涨压力会有所缓和。

  因此,整体上判断,2011年的通胀仍然处于大致可控的范围,目前通胀在很大程度体现的是一种可能性的风险、尚未形成全面的高通胀的现实,而且当前的通胀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蔬菜和粮食领域,尚未全面扩散。只要及时采取紧缩措施并加大供应,且2011年上半年不再出现大规模的农业灾害,则通胀压力应当不会高于2007~2008年的水平,但高于2004年。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目前初步确定2011年4%的CPI目标,您如何看待这一目标?2011年的CPI是否能够达标呢?

  巴曙松:我认为,4%的目标反映了决策者控制通胀预期的决心以及合理引导通胀预期的政策导向。

  预测表明,2011年的CPI会略高于4%,中位数可能在4.5%左右,决策者为什么还把2011年的CPI目标定在4%?站在政策研究的角度换位思考,将有助于理解2011年的宏观政策导向。

  政策决策之所以选择定到4%的目标,从市场角度分析,估计一个十分重要的政策意图在于合理引导通胀预期。客观评价,2010年下半年物价短期内迅速冲高的一个重要机制就在于通胀预期及其推动的物价上扬。如果市场预期蔬菜与粮价高涨,城市居民就会多买一点,而农民则会选择少卖一点,然而这一买一卖的微量库存调整,可能就会产生极大的边际效果,短期内迅速拉高CPI。

  实现2011年4%的CPI目标,政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腾挪空间。大致测算,2011年的翘尾因素约为2个百分点,如果新涨价因素能够控制在1.5个点,尚可能预留0.5个增长空间用于资源价格调整以及外部可能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一季度是政策密集出台期

  记者:为应对通胀,2010年央行六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在您认为2011年通胀可控的前提下,2011年调控政策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巴曙松:整体上比较,2011年宏观政策力度将会参照经济增长的波动趋势、CPI水平、海内外低利率金融市场条件以及成熟国家的经济复苏程度等相机抉择,动态调整。

  首先,4%的CPI既定目标意味着2011年1季度的调整压力会非常大。这种压力可能会持续到二季度,原因在于2011年上半年的翘尾因素明显大于下半年,特别是1月和6月份会超过3%,适当增加一个新涨价因素,上半年的部分月份CPI就很容易达到5%,甚至会接近6%,在已经明确年度物价目标是4%的条件下,这种明显超过物价目标的物价走势就可能会形成较强的政策调整压力。货币政策进行相应的紧缩,重点就是抑制通胀预期,防止物价上涨从蔬菜和食品全面扩散到其他商品。

  其次,基于2011年物价“前高后低”的基本判断,2011年一季度很可能将会是政策调整与出台的密集时期。政策出台节奏会呈现一个标准式的动作,我们称之为“三率齐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与汇率。不仅如此,对部分投机性较强的产品的物价的行政管制,以及适度的资本管制也将成为辅助性工具。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上半年的物价高点接连出现之后,开始全面启动严厉的政策紧缩。采取两种不同的政策操作节奏,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存在很大的差异。

  记者:2011货币政策会有所收缩,您认为信贷目标会是多少?同时,2011年政策调整是否会有新的特点和手段?

  巴曙松:如果参照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平均速度16%估算,M2在16%的增速下,如果假定信贷贡献其中70%的比重,则信贷增长就应不低于8万亿元,这对于控制通胀显然是不利的。考虑到货币信贷投放正常化的客观要求,预计2011年信贷投放不低于7万亿,不高于2010年的实际信贷投放额。

  把扩大进口当作平衡国际收支、平抑物价的一大措施,这预计是2011年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为了更好地平衡国际收支,在原材料等尽快加大、物价压力增强的上半年,人民币升值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变量,总体升值幅度会超出2010年。

  上行风险可能大于下行风险

  “2011年宏观经济将进入平稳、温和的趋势性增长,但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对今年经济运行作出的预测。

  巴曙松认为,2011年宏观政策试图引导经济将进入平衡、温和的趋势性增长:从目前的趋势看,从季度的同比和环比来看,与2010年不同季度的环比波动过大相比,2011年GDP增速波幅比较温和。总体上,前三季度温和上升,三季度可能是全年同比的高点,略超10%,四季度呈现小幅回落,市场预期GDP增速都将保持在9%~10%左右的窄幅区间内波动。

  但他指出,从目前的趋势看,2011年的经济增长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

  巴曙松指出,现在市场可能忽视了几个因素,而这几个因素可能导致2011年的经济增长最终呈现偏热的特征。首先是2011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的衔接之年,而在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地方政府往往有很强的冲动推动经济增长;其次是目前的经济增长预测通常假定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实际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中已经明确表示了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担忧,但是实际上美国经济的复苏在2011年可能会较为强劲,带动出口等的上升,并且也可能继续带动资源价格的回升;第三,是2010年底虽然实体经济十分强劲,物价压力也在明显增大,但是紧缩的力度明显偏小,宏观政策在进行紧缩时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巴曙松表示,从全球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来看,本次危机以来,对比不同国家的经济周期波动特点,中国的经济周期呈现明显的领先性,与美国相比领先时间约为半年: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在2008年4季度触底,美国大概在2009年7月份触底。

  从这个角度观察,2010年中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上演的在刺激政策逐步退出时期显现出来的“上蹿下跳”现象或有可能在半年之后的欧美成熟市场重现。(宋 华)

上一篇:汇率今年出现拐点可能性小

下一篇:抑通胀,货币政策工具改革提速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