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首钢北京石景山炼铁三高炉的最后一丝炉火熄灭,至此,成立于1919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曾经书写钢铁业无数辉煌的首钢,终于在京谢幕。
然而,对于已经在首钢工作20多年的某车间干部老李来说,最遗憾的就是没能亲眼见证首钢停产的那一刻,因为作为被派驻首钢曹妃甸新厂区的第一批“垦荒者”,这已经是老李离京的第五个年头了。在老李和其他首钢人的眼中,首钢这个曾经深居北京京西的钢铁业中的大家闺秀如今告别首都“远嫁”河北,他们既期望看到首钢能够再铸曾经的辉煌,但同时对于首钢在他乡的未来也不无担心。
离京远嫁
在老李的记忆中,首钢石景山厂区一直是机器轰鸣,热闹非凡的,但如今除了一些拆卸设备的工人身影,厂区内已经是偃旗息鼓般的宁静。
此前,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于2010年底就已全面停产了。“相信人们不会因为首钢搬迁失去对这座钢城的记忆,一些标志性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将作为工业文化遗产永久保留。”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在首钢停产仪式上表示。
已经在京生活了91个年头的首钢,位于北京长安街延长线上,多年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最高年产钢近1000万吨。然而,伴随首钢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北京城市的持续扩张发展,首钢的位置已从当年的“北京西郊”变为北京城区,生产带来的严重污染成为首钢在京发展的一大瓶颈。
2005年2月,国务院批准首钢搬迁至河北省唐山曹妃甸,并与河北省唐钢共同组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尽管当时的钢铁市场正一路飘红,但首钢却开始逐渐压缩石景山厂区钢铁生产能力。同年6月,首钢五号高炉正式熄火,标志着首钢搬迁调整的大幕正式拉开。
历时五年,首钢终于完成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搬迁。但昔日大厂的全面停产却似乎并未如外界猜测的让首钢面临巨大损失。因为像老李一样在2005年就进驻曹妃甸新厂区的几批首钢工人在老厂停产的同时也逐步在新厂开工,而且在老李看来,新厂的设备和技术更先进,产品更高端,即使首钢一直在逐步压产,甚至停产了像螺纹、线材这些在建材市场的主力产品,但是其他新产品的开发也使得首钢在未来可能赢得更多的市场先机。
首钢的内部人士也对此表示,在石景山厂区搬迁过程中首钢已经在其他地方做到了粮草先行,两年前,首钢就曾分别在新疆、贵州、山西三地达成重组方面的合作,形成一业多地的发展格局,而首钢在迁安、秦皇岛、顺义、曹妃甸的新厂区,很多年前就在规划了,如今也都陆续顺利投产,这标志着首钢搬迁调整的新布局、新优势已基本形成。
然而,作为我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首钢的此次搬迁可谓前无古人,正因为此,首钢这个满载荣誉的老牌钢企在河北这个新战场上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也成为了人们更为关注的问题。
他乡遇阻
首钢此次“出嫁”河北,在河北唐山、秦皇岛等地建设的新厂区无疑可以为其带来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而对当地来说,未来丰厚的财税收入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另一方面现实情况也使得首钢面临考验,河北省力推的河北钢铁集团龙头老大的位置便不容首钢小视。
此前,随着首钢北京老厂的搬迁,首钢将螺纹、线材等北京市场的主力产品停产,有不少钢厂顺势抢滩首钢在京市场。而其中的河北钢铁集团便有意增加了北京市场的投放量,而且还将销售总公司设在了北京。但这样的火药味在首钢和河北钢铁集团之间其实早已开始。
有资料显示,2007年3月,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宣布开工。京唐公司起初由首钢和唐钢共同组建,持股比例为首钢51%,唐钢49%。然而,令首钢备感尴尬的是,2008年6月,唐钢和邯钢却联合组建成立河北钢铁集团。
此前,中钢协有意让首钢来重组唐钢,但在当时河北省方面则希望河北省内钢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于是便把唐钢和邯钢组建到了一起形成了河北钢铁集团。而本就不被业界看好的首钢与唐钢的合作,因为河北钢铁集团的进入,更使得首钢重组唐钢已不再有可能。
不仅如此,首钢京唐公司前景也并不乐观。据首钢内部人士透露,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京唐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本应2008年下半年就已投产的首钢京唐公司却拖到了2009年3月才正式投产,这使得京唐公司短期内尚很难扭转亏损现状。
这边是首钢搬迁中的疑难重重,那边继去年与首批5家民营钢铁企业联合之后,河北钢铁集团又以“渐进式股权融合”模式与7家民营钢企签署联合重组协议。而其重组的时间却又再次与首钢正式停产搬迁的时间不谋而合,这使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河北钢铁集团这般如火如荼的跑马圈地,对于未来彻底扎根河北省的首钢来说,其处境确实颇为尴尬,将面临巨大的行业压力。
然而,河北钢铁集团相关新闻发言人却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河北钢铁集团的重组并购是河北钢铁产业优化升级的时代要求,并非一味针对首钢,而未来,河北钢铁集团和首钢即使在其生产的产品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冲突,但也将会保持既良性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
而首钢一位张姓负责人也表示,未来首钢在河北的新厂区将着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升级,而河北钢铁集团主要是产能的扩大和并购,双方并不存在太多的行业交锋,未来可以“和平共处”。
迁钢受宠
与其他有些闹心的首钢新厂区相比,河北迁钢近日却难得让首钢喜上眉梢。此前苦等7年,一直作为钢铁“黑户”的首钢迁钢项目有望成为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土部等三部门清理钢铁项目以来,第一个获发“准生证”的钢铁项目。而首钢的张姓负责人也于日前透露,相关批文已经获批,只是尚未正式下发。
有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认为,迁钢项目如果获得国家发改委批文以及环保部的环评批准,就能为这块资产注入正在停牌中的上市公司铺平道路,因为一直以来迁钢都是一块首钢“惦念已久”的优质资产。而这对于正身处于停牌、搬迁、停产复杂境地的首钢来说,无疑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事实上,在首钢此前各地方建设的新基地和新厂区中,迁钢一直都备受重视,迁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就表示,首钢在搬迁河北曹妃甸之前,就已经着力于迁钢的发展。目前迁钢虽然也处于亏损状态,但是迁钢在此前已经上马研发的冷轧板项目,将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可望成为首钢未来最为赚钱的新型产品。因为首钢目前生产的汽车板、线材等产品,国内很多钢厂都在生产,而冷轧板产品目前在国内仅宝钢和武钢才有。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虽然迁钢方面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但迁钢的本地职工对于此番首钢搬迁却尚有微词。
迁钢的车间管理干部小王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迁钢一建厂的时候,就分为迁安本地职工和北京来的职工,一直以来,双方矛盾不断,一方面来自于地方差异,还有更多的就是薪酬的差异令迁钢的职工感到极为不公。因为即使是同样的工种和岗位,北京职工都比本地职工的工资要高,还有其他名目的各类补助,这让小王这样的本地职工觉得很不舒服。
看来,首钢的此次搬迁除了要解决产能对接等技术上的难题,人员分流和企业文化的建立也将是首钢在河北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发力曹妃甸
在1月13日举行的首钢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上,首钢董事长朱继民透露,截至2010年底,首钢曹妃甸京唐钢铁厂已达到年产钢970万吨的生产能力,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钢铁工业精品生产基地,代表了21世纪钢铁企业的水平。
在对曹妃甸新厂区进行采访时,曹妃甸的总设计师张福明表示,首钢京唐厂5500立方米高炉是目前国内容积最大、工艺最先进的大型高炉,平均日产量12000吨,在当今世界也属首屈一指,新厂区的产品也多定位于高档次精品板材,而这里的生产厂区的建设也都采用了国际一流的技术,并且对于生产环境进行综合的治理,因此次首钢搬迁并不像外界所质疑的那样,会将污染再次带到曹妃甸,相反曹妃甸未来将积极实行清洁化的生产。
朱继民表示,这次的搬迁调整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区域布局和钢铁产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把一个千万吨级的钢厂从首都搬到数百里之外的海滨,首钢的搬迁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还为其他大城市重工业的搬迁,以及中国钢铁工业合理化布局积累了经验。首钢曹妃甸京唐钢铁厂在未来生产所需的矿石、煤炭、原材料,出去的钢材成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从海路运输,这也将使其生产存在成本和效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