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双华是谁?在河北衡水,提到京华创新集团衡水京华制管有限公司,无人不晓。但是,殊不知,这个京华创新集团的幕后老大就是杜双华,一个被村民戏称为“小宝子”的衡水本地人。
2003年,由杜双华的京华创新集团出资在山东日照建立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钢)。自投产开始,仅仅用了5年时间,日钢就跃升为国内第二大民营钢铁企业。
而自踏入钢铁领域之初,杜双华就已经考虑到了国家钢铁布局问题。日钢选址避开了奎山这个国家规划地点,在毗邻岚山岗的虎山镇,征用了5687亩土地建厂。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跻身2008胡润富豪榜亚军的第二年,杜双华创办的日钢,被山东钢铁集团(以下简称山钢)鲸吞。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钢铁巨人杜双华将阵地转向了河北。
将日钢送走后,收购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石钢)成了民营企业家杜双华心中的头等大事。
迂回战术
2008年,中国钢铁业重组拉开帷幕,山东省域钢铁企业整合,成为调整的重点。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获知,早在2007年底,山东省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明确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
这就意味着,在山东省内日钢与山钢只能二选一。结果不言而喻,日钢被吞并的命运,由此注定。
紧随其后,一场戏剧在奥运年上演。而戏剧的男主角,正是日钢老板杜双华。
2008年底,山钢宣布将与日钢签订重组协议,杜双华当然不愿意把自己一手拉扯大的日钢拱手送人。为了阻止山钢的强势吞并,他做了诸多努力。
将旗下资产打包上市,是杜双华想到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嗅到风声数日后,杜双华开始了资产腾挪,先后通过其控股的一家公司两次以场外增持的方式,购入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总计7亿股的股份,成为开源控股当时最大的股东。
2009年1月,开源控股又以52亿港元的总代价收购香港誉进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日照型钢30%权益、日照钢铁30%权益及日照钢铁轧钢25%权益。杜双华通过将资产曲线上市,加大了山钢收购日钢的难度。
但是,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同年9月,这一幕“国进民退”大戏有了结局。在山东省政府的极力推动下,山钢与日钢在日照签订了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
根据重组协议,山钢将成立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双方以共同向其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山钢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日钢以全部固定资产和占用的相关土地入股,占33%的股权。
重塑帝国
在失掉日钢后,几乎所有旁观者都以为,杜双华会利用过渡期转型,离开钢铁业。但是,这个给人谦逊、低调印象的射手座男人,却还要在这个圈子里玩下去,只不过把“场子”迁回了河北——他出生和发迹的地方。
2009年12月,杜双华开始洽购石钢,据悉现已初见成效。
目前,石钢的第一大股东为中信泰富。2005年11月,中信泰富以约14.78亿元的总代价,从河北省国资委手中获得了石钢65%的股权。河北省国资委及石钢管理层,仍分别持有20%和15%的股权。石钢、江阴兴澄特钢及湖北大冶特钢组成的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就此形成。
杜双华拟收购石钢的第一步是,通过一家海外公司,以买断或其他方式接手中信泰富所持全部股权。待石钢从现址搬至河北省黄骅港后,对沧州市的河北纵横钢铁集团进行市场化重组。最后,除日钢以外的钢铁资产,也将迁至黄骅港。
然而,石钢本身就面临一大堆问题。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冶金咨询研究中心总经理蒋锡麟告诉记者:2010年,石钢必须搬离石家庄市区,但在新址获批、资金来源、员工安置等方面,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可以说,对中信泰富来说,石钢已经从优质资产逐渐变为一块“烫手山芋”。
对于在钢铁业宏观调控下摔过跤的杜双华来说,最担心的也正是新址获批的问题。
而环保问题也一直是石钢的梦魇。环保部华北督察中心分别于2009年11月26日、12月8日检查了石钢。督查组的河北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副局长胡明更是措辞严厉,称石钢的出铁方式是“三四流”水平。
“石钢一直无法搬迁,除了环保问题,还有资金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蒋锡麟坦言。
搬迁所需资金大约为30亿至40亿元。据石钢官网显示,石钢2008年净亏损近2亿元,2009年虽有盈利,但也不足以支付这笔庞大的开支。
面对此种局面,有传闻称河北省国资委将收回石钢控制权,而河北钢铁集团也有收购石钢的意愿。
“黑天鹅”乍现?
环保和资金这两点对于杜双华而言,都不成问题。虽然,河北省国资委以及河北省钢铁集团不想轻易放弃石钢,但杜双华以及一些民间资本家依然有放手一博的机会。
杜双华的收购方案之所以能获得石钢股东层面的认可,主要是杜双华不但能解决资金问题,并拿出了人员安置的具体方案,还将帮助石钢实现产能升级。“他收购石钢后,肯定会上先进产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他的方案中,若对收购后给河北省政府和沧州市政府带来的大额税收做出承诺,也将大大增加他的收购筹码。”蒋锡麟如是说。
杜双华在钢铁业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眼光独到、富有远见。然而,这一次,为了重建他梦想中的全产业链钢铁帝国,却有点冒险。
产能过剩,已成为目前钢铁业发展的关键词。而石钢迁至黄骅港获批,更是难上加难:首先,国家要防止产能进一步扩大;其次,石钢在技术装备上尚未达到环保要求;再次,河北省政府与沧州市政府就“税收如何分配”意见尚未统一;最后,黄骅港的承载能力是否有保障还存在疑问。实际上,目前黄骅港港口条件还难以支撑大规模的铁矿石运输。
杜双华的钢铁梦还在做,不知梦里是否会出现“黑天鹅”。而石钢的走向仍在迷雾中,辨不清方向。
(注:黑天鹅事件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日钢灵魂”杜双华
杜双华,男,1965年11月26日生,射手座,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人,老乡叫他“小宝子”,现任京华创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拥有日钢33%股权的持股人。2008年,他以350亿元的资产,名列胡润百富榜第2名。
家族关系与背景推动杜双华20多岁就一脚踏进首钢。1991年,时年26岁的他辞职离开了首钢,到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开办了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1993年创办衡水京华制管有限公司,2001年起,相继在唐山、包头、莱芜、广州、四川等地成立了制管公司,两年后合并组建了京华创新集团。为了解决原材料问题,同年由京华创新集团出资在山东日照建立日钢。2009年9月6日,山钢与日钢正式签约,以共同向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日钢从此被吞并。
汶川大地震,他以日钢的名义捐款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