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石家庄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石家庄分站 >> 本地资讯 >> 用哪只手来整合钢铁业

用哪只手来整合钢铁业

来源:理财一周报 编辑:刘艳斐 2010年08月06日 14:47:24 打印

导读: 作为整个经济的中游领域,由钢铁、水泥、玻璃等组成的材料工业,其投资的关键词是不能停。一旦投资形成产能,就必须连续生产,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涉及到高温熔化,一旦停产,重新点火就要成千上百万的投入。

  在国内,用哪只手来整合钢铁业,现在事关每个拥有钢铁企业股票股东的利益。

  在极具投资门槛的钢铁业形成“产能过剩”,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既生机勃勃,又无章无序。

  作为整个经济的中游领域,由钢铁、水泥、玻璃等组成的材料工业,其投资的关键词是不能停。一旦投资形成产能,就必须连续生产,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涉及到高温熔化,一旦停产,重新点火就要成千上百万的投入。另外,对于装备的投入也是巨大的,一个产钢高炉的投资经常上亿,而一旦发生事故,损失也常常以百万计。

  乍看起来,投资这样的产业,其中的风险是谁都害怕的。因为我们上述的数据意味着真金白银,一旦投入有问题,就意味着一大笔钱泡汤。早年政府投资宝钢,就有很多高级官员反对,原因是当时国力太弱,宝钢的投资涉及到一大笔钱。反对意见是这笔钱花在哪里不好?

  但几乎是一个笑话的是,在国内,这个产业居然过剩了,而且过剩到2004年政府不得不勒令铁本钢厂原地下马的地步。而且到现在,钢铁业的产能还在过剩,过剩到流通商的仓库里钢铁堆积如山。

  为什么钢铁业会形成如此之大的投资?内在的动力是,这其中的一大部分产能都是由各级政府投资的。由地方政府形成的各种投资主体基于本地国民生产总值的考虑,大量投资兴建扩建本地的钢铁企业,形成产能。但从经营上却都体现出产品品种重复,企业效率低下。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新兴的私人资本企业在下游赚了钱之后,纷纷也投资了一批钢铁企业,小钢厂小铁厂遍地开花,甚至在2004年左右还有大型化的动向。最后是铁本事件挡住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据作者的走访,这些投资的目标也非常明确:由于钢铁业的大多数产能都在国内,而相较于这些产能的劳动效率,私企有很大的优势。和原来下游过于激烈的竞争相比,这看起来是一笔非常容易赚的钱。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由于产能太多,一时又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所以钢铁业的投资现在成了包袱,反而造成上游的铁矿石涨价,钢铁的售价则一跌再跌。虽然钢厂停产要花很多钱,但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停产。

  钢铁业的例子,应该是很多国内产业里的典型。因为劳动力价格便宜,只要有钱,投资产能看起来总会有钱赚。而现在的情况是,障碍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生出来。比如上游原料,再比如现在很流行的贸易关税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

  而钢铁业之所以更为典型,就在于巨额的投资受人关注。政府、私人老板和股东们,将会怎样来处理这一堆当时巨额的投资。

  政府的手法,我们已经看到过了,由山东省政府出面整合境内的产能于一个企业,或者是钢铁业协会代表中国公司对国际三大矿石供应商谈判价格。其结果都是无功而返。怎么办呢?这种产能过剩的状态,不可能无限制地持续下去,因为总体上中国钢铁业吃亏太大,便宜都让矿石商占走了。一定要整合,但谁说了算呢?中央政府说,要淘汰落后产能。道理谁都懂,可是哪家公司会说自己是落后产能?谁的孩子谁心疼,虽然平时都亏损,但有朝一日说要把这孩子杀了,不仅做父母的不干,而且一定会跑出一大堆三姑六婆来说情。也正是因此,政府淘汰落后产能这一说,也只有被称为“经济沙皇”的前任朱总理在纺织业干成过一次。

  所以现在的宝钢的动向值得全体投资者注意。在钢铁业几乎全体亏损的情况下,宝钢连续几次调低价格,而且幅度相当不小。

  谁是落后产能?一定是市场说了算,而宝钢的这种调价,正是政府有形之手的意志通过宝钢的价格调整在市场里体现。很简单,既然是谁说了都不算,好,那么就以极端的方式,上下游价格进一步错位的形式来做。在这种极端的生存状态下,谁能撑得住,谁就活下来。撑不住的,设备长期闲置,熟练工人都离开了,产能也自然就被减了下来。

  对投资者来说,现在投资钢铁业就是一个机会,现在不少钢铁业的总市值其实已经低过了其重置资产值,投资是有价值的。不过,因为在这一场恶战中,真是不知道谁将死去。一旦公司死了,投资也自然打了水漂。因此,必须选择综合竞争力强、有特色并因此能活下来的企业。一旦选中,恶战结束后的升值空间巨大。

  我选择谁呢?西方有一句说法,在企业裁员的时候,谁是最安全的?答案是裁员工作小组成员。而我正是沿这个思路选的股,你猜到那是谁了吗?

上一篇:房产调控再度升温,钢铁价格弱势震荡

下一篇:谨防房地产数量和价格双重泡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