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获悉,从2007年至今,全省金融机构重视“三农”、支持“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5550.03亿元,比年初增加459.3亿元,同比增长27.69%,高出全部贷款增速11个百分点。
县域贷款投放强劲 增长速度逐年提高
截至2010年末,全省县域贷款余额5622.33亿元,超出目标值5000亿元12个百分点,较2007年末增加2446.98亿元,年均增长20.98%,超过目标增幅16%的5个百分点。截至2011年4月末,全省县域贷款余额6034.64亿元,比年初增加383.73亿元,同比增长19.33%。
涉农贷款稳步增长 重点领域投放突出
截至2010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5090.73亿元,较2008年末增加1834.94亿元,年均增长25.0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230.20亿元,较2008年末增加91.73亿元,年均增长28.94%,均超额完成年均增幅18%的目标。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效果显著
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在理顺管理体制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大力开展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支农力度明显增强,有效满足了我省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设置基本到位
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增设金融网点的相关要求,加大县域网点建设力度,同时通过推广银行卡、电话银行业务,增设ATM机和POS机等措施,有效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逐步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乡级全覆盖。
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发展迅速
截至2011年4月末,全省已注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204家,村镇银行1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个,新型金融组织县域覆盖率达到76%,有效支持了当地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我省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扎实推进我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全省已建立信用档案1149万户,已经评定信用档案312万户,基本完成建档任务。同时,通过开展“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下乡等金融支农宣传推广活动,全面普及农村金融知识,农村地区金融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
各金融机构支农目标基本实现
三年来,各省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方案》的各项要求,支农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在巩固已有信贷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支农领域,各项支农目标完成较好。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积极以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信贷投放逐年增加,超额完成县域贷款年均增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