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欲建GDP近万亿环首都经济圈,在如此令人心潮澎湃的口号下,造城之潮日渐高涨。据12月14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环首都经济圈”意在建设一个面积27060平方公里、人口485.65万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圈。
这是一个月速成的大战略,从“环京津”到“环首都”跳跃翻转之后究竟有多少科学分量在内不得而知。
例如,有人言之凿凿地设想这一“圈”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两番,城镇化率也要达到60%,这基本上是一个超常的跨越目标。有网友据此推算出,如按此目标,2010年~2015年平均每年GDP增长率为31.9%,如此高的增长率如何支撑又何以持续?
目前,“环首都经济圈”已经成为很多房地产项目的炒作概念,相关地区的房价开始攀升,目前已经有大批开发商大规模进入该圈内的各个城市,如绿地、万科 (论坛 新闻)、富力、珠江、首创、万通、香江控股等。房地产商纷纷跑马圈地,难怪有人质疑这会不会是又一场“造城运动”的先兆?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各色人马恐怕更多的是逐利而来,在他们赚得钵满盆盈之后,留给当地的真是那个完美规划之中的经济圈吗?
在这方面,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的前鉴并不久远。当初其建设目标也是雄心勃勃,正如有开发商所说“那情形,和大炼钢铁差不多。”但在大跃进、大狂欢之后不久便是大溃退、大失意。据《北京日报》去年6月份报道,在大学城里,学校在减少,售楼处却在增加,商品房、高尔夫球场、别墅……2005年,大学城号称有31家高校;两年后,在大学城管委会官方网站上的学校已经减少到24所。至去年6月,留在“城内”的学校只剩下14所了,且多为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
大学城的经历,无疑是一个教训。也许情况不能简单类比,但道理自在其中。对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来说,当然要借行政之手强力推进,但更多的恐怕是要尊重市场规律、让其回到市场中去。否则的话,可能又会变成地产商独享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