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是一个拥有487公里海岸线的沿海大省,有着优良的港址和腹地资源,但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河北省临港产业发展还较落后,对全省经济的带动力也不够强。”在9月15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曹妃甸临港产业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记者多次听到与会专家这样的感叹。
河北临港产业缘何发展不快
“临港产业发展的不足,主要是源于港口建设的滞后。”一直从事港口管理工作的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卢泽祥对记者说,我省的三大港口一直以来功能单一,基本上可以称为“能源通道”。卢泽祥表示,这暴露出河北临港产业的先天不足。“临港产业”是本次曹洽会的主题词,指的是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
发展临港产业,河北仍有诸多短板。一直关注临港产业的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李文荣表示,从总体上说,河北省临港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基础薄弱。
河北发展临港产业后发优势明显 “这里是一张白纸,几乎没有拆迁成本。浦东的拆迁成本却很高,这就会影响我们的竞争力。”上海浦东新区经济与信息委员会副主任顾天敏说。“河北外环渤海、内环京津。环京津,有利于河北借助京津的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渤海则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与会的广东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经科局副局长邹继劲表示。
专家学者为临港产业发展支招
顾天敏建议,在规划制定中,要全面考虑目前的国际背景、国内发展机遇,河北临港产业自身发展条件及其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同时,对规划中的具体项目都应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另外,要做好港口各功能区的科学布局和合理规划”。
基础设施属于区域发展的硬环境,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临港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立忠说:“临港地区应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区域承载能力,要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中国的城市发展还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展,30年后将不堪重负。”美中经济促进会主席乌巴特尔建议,各临港地区在加强港口建设、发展临港产业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促进临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邹继劲看来,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硬环境作用的发挥。他认为:“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行为;要精简政府机构,减少管理层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投资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