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河北省沧县南邢庄村一块麦田看到,两个机井泵口接在一个管道上,从两个泵抽上来的水顺着一条管道流进了麦田。这两个泵,一个出淡水,一个是微咸水,是沧州市水务部门推广的咸淡水混浇技术。使用这种灌溉技术浇地成本下降10至15元/亩次。
记者从沧州市水务局获悉,目前在这个市推广建成的咸淡水混浇配套井组已达3300多处,灌溉面积达110多万亩,年可节深层地下淡水6600多万立方米。
沧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灌溉用水量大,但因地碱水咸,农业用水长期靠开采深层地下水维持。另一方面,沧州浅层微咸水储量丰富,分布面积达4563平方公里,资源量5.7亿立方米,可开采量4.04亿立方米,这些水埋藏浅、易开采、成本低,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过去因为含盐量偏高,浇地很容易造成庄稼林果枯萎、地块板结,所以开采量很小。
沧州市组织科研人员进行了多年探索,最终采用电渗析脱盐和反渗透性杀菌降氟离子膜原理的多层过滤技术,成功攻克微咸水淡化技术。同时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成功了在农业方面的灌溉技术——咸淡水混浇和管道一体化灌溉技术。“咸淡混浇灌溉技术”,即在深井旁另打一浅井,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与原有管道连成一体,将地下浅层微咸水与深层地下淡水混在一起,矿化度控制在2克/升以下,降低水的盐度和含氟量,经过多年实验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这一技术达到了更好地利用浅层微咸水,减少了深层淡水的取用。
近年来,河北省在黑龙港流域出台奖励政策推广这一技术,引导农民采用这一技术灌溉。沧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说,提取浅层微咸水,耗能仅为等量深层淡水的三分之一,打一眼30多米深的浅井,加上与之配套的电缆、管道、水泵等设施,投资不过万元,政府对这一项目补贴5000余元。项目建成后,用咸淡水混合井组进行农业灌溉,在节电的同时,也扩大了浇地控制面积,每处井组每年还可节约淡水资源约2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