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美元指数贬值了4.5%,而截至2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自高点回落了约0.02%,一改6月底重启汇改之后的强劲升值势头。人民币汇率近两周的表现,似乎不太符合盯住篮子的特征,但我们认为,这并不能否定篮子的存在,可能只是篮子在不同阶段呈现的不同特征。本文将尝试从国际金融市场与篮子的角度,探讨人民币汇率中期走势及公允价值所在。
如果篮子是有效运转的
如果篮子是有效运转的,那么美元将在篮子中占据最大比重,我们估计这一比重至少将超过50%,甚至更高,美元的高权重将起到篮子稳定器的作用,避免汇率剧烈波动。而余下的部分,将不会简单按照中国的外贸权重来分配,中国出口竞争伙伴的货币,也许在外汇市场上并不那么重要,但将会入选篮子,因此我们推测,除了欧元、日元外,篮子中应当包含韩元、东南亚货币、新台币等。当然,具体权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篮子的机制之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可能会与新加坡元的波动类似——坡元长期以来盯住一篮子货币,当美元贬值时,坡元升值,反之坡元则贬值。实际上,这一机制的好处是,人民币可以就此加入非美货币的阵营,与非美货币一起兑美元浮动,避免因单独盯住美元而在美元升值时被动升值,如果美元出现大幅升值,那么人民币理应贬值。
这样的话,不论是我们预测人民币未来的汇率趋势,还是企业进行相关的汇率避险操作,都可以从其他非美货币的波动中借鉴经验,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拍脑袋以及市场极端情绪所引发的负面后果。
短期内篮子作用或不明显
尽管近期美元走贬,但在中期之内我们仍然看好美元。未来外汇市场有两大关注点,一是欧洲债务危机还会不会恶化,如果继续恶化,那么美元无疑将再度走强;二是如果债务危机到此为止,那么市场的焦点将会转向经济复苏。欧洲国家主张激进的财政紧缩与“去福利化”,此举将在中长期内损害欧洲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欧洲经济的复苏动能,因此,我们认为美国的经济复苏会好于欧洲,并由此导致在下一轮加息周期中,美元将领先欧元加息。
美元近期的贬值,可能只是对前期大幅上涨的阶段性修正,而一旦避险情绪降温导致的资金流动告一段落,我们认为有较大可能,比如在今年4季度或明年初再次见到美元走强,且可能持续较长一段时期。
如果我们的判断是成立的,那么本着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原则,人民币届时理应和其他非美货币同步出现贬值,即使跌回此轮汇改起点6.82甚至7.0以上,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我们也认为,此轮重启汇改初期,货币当局将会格外注重“有管理的浮动”,篮子的作用可能不会很快完全显现出来,人民币升值速度不会太快,毕竟中国目前仍面临着外需前景不稳、国内经济放缓的局面。这或许可以解释近两周人民币兑美元波动,与国际市场不同步的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篮子的作用会逐渐加大,双边波动的特征也会日渐突出,有升有贬将成为常态。
人民币并未严重低估
就人民币更长期的走势而言,市场普遍看法是,人民币依然低估,随着外贸失衡局面的扭转,人民币会在波动中维持升势。但我们认为这一看法可能过于片面,人民币公允价值所在并不能单纯依靠外贸数据来判断。
2006-2008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从1955亿美元增长到2981亿美元,这给人造成了一个印象,即虽然人民币不断升值,但并未影响到外贸。事实上,这3年中,中国的出口退税规模从530亿美元增长850亿美元,增长了60%,超过顺差增长的52%,占顺差的比重维持在20-30%之间。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出口是受到了出口退税的支持。
而在2009年,中国顺差大幅下降至1960亿美元,但当年的出口退税规模则达到了创纪录的951亿美元,占顺差的比重高达48%。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出口退税,中国的贸易顺差会更少,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外贸失衡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严重。
我们有理由认为,人民币经过连续数年的升值,可能已经开始接近其公允价值所在,低估的情况并不严重。如果考虑到国内资源价格尚未改革,实际上也补贴了出口这一事实,人民币汇率或许已经非常接近公允价值了。以此推断,即使在中长期内,期望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升值,也是不现实的,如果货币当局或市场盯住外贸数据来推动人民币升值,或许会出现超调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