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及欧洲股市下挫,而且市场忧虑中国将加息以遏抑通胀,加上观望爱尔兰债务危机进展,影响大市气氛,港股本周三(11月17日)低开260点,中午收市前跌幅略为收窄。但午后内地股市跌幅扩大,港股跌幅大增至500点,失守23,200点,最低跌至23,192点。恒指最终收报23,214点,大跌478点或2.02%,主板成交1,030亿元。国指收报13,876点,跌316点或2.4%。
交银国际研究部港股策略师黄文山表示,在过去两星期,恒指累计下跌1400点或5.6%;上证指数同期亦跌282点或9%。尽管如此,他认为之前称港股在未来数个月有机会呈大升格局的观点未变。他表示,经过9月和10月的升浪后,港股理应见技术性调整。投资者应留意到,近两周股市虽然大泻,成交量却未有大增;而且港元亦未有转弱,反映资金并没有彻离港股市场。
中国10月份首次加息,为加息周期揭开序幕。中国最近公布的CPI为4.4%,可预料到中国在2011年的货币政策将会从紧。黄文山认为,中国在未来2个月或会密密推出更多的收紧措施,并且有机会下重药,投资者可小心。不过,相信中国的收紧措施在明年2月春节前后稍稍静下来,方便决策者观察早前措施的成效。从A股市场过去的表现看来,股市在加息周期的早段通常都没什影响,往往是在第三至第四次加息时才出现回调。今次会否历史重演,则有待时间观察。
他表示,量化宽松二期令国际游资充斥,四处流窜,香港作为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并没有任何外汇管制,加上联系汇率保证资金进出不受兑汇风险影响,因此继续看好港股未来的表现。黄文山分析,美元弱势不一定会自动令资产价格上升。美联储孕育了一个低息且资金充裕的环境,令投资者以美元进行套息交易:投资者先借入平价美元,再在外汇市场沽出美元换取其它货币于海外市场投资,令美元在外汇市场供应增加,价格下降。所以,美元在过去两个月持续疲弱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其实,近期亚洲股市的回调属技术性质,只是多个亚洲央行近期宣布加息,才令下跌加剧。不过资金泛滥的情况并未有改变。
从当天盘面来看,两只重磅股汇控及中移动在本周三重挫2%及0.6%,两股分别为恒指带来93点及11点的跌幅。煤碳股及石油股跌势持续,分别跌4%及3%。不过,中银香港受市场指其受惠人民币国际化,本周三股价逆市造好,升1.5%,成为全日表现最好蓝筹。
从其他板块来看,钢铁股本周三下跌2.3%。主要原因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后期市场将逐步进入钢材消费淡季,国家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对房地产和信贷等政策的调控影响进一步延伸,需求有所下降,钢铁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将继续保持较低水平。中钢协亦表示,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不支持钢价的大幅上涨。建议钢铁企业应冷静分析市场变化,合理制定出厂价格,维护钢材市场平稳运行。汽车股方面,市场传出内地明年将取消汽车退税,汽车股暴泻5.1%,长城汽车及华晨分别下跌8.8%及7.1%。(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