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巴西矿产商淡水河谷公司周三称,其已获得环保部门的许可,能够开始在巴西东南部的圣埃斯皮里图州兴建一个造价达62亿美元的钢厂。
淡水河谷公司在公告中称,这一钢板厂项目是公司最大的钢铁项目之一,设计年产能为500万吨。该厂预计将在2014年投产。
淡水河谷公司此前曾与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就圣埃斯皮里图州的钢板厂项目展开合作。但由于没有获得当地环保部门的批准,双方就该项目成立的合资公司在2009年年初关闭,宝钢进而退出了这个项目。
分析师表示,除了满足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具备持续的钢铁需求外,淡水河谷积极筹建钢厂可以表明,淡水河谷希望在利用矿石成本优势基础上,通过兴建大型钢厂产生集群效应,吸引钢铁产业和产能向本国转移。“由此可以避免海运费波动给巴西矿全球供应带来的价格和市场风险。”分析师认为。
对此,有分析师分析指出,从短期看,该项目一旦建成,将对我国向巴西的钢材出口产生影响。长远来看,如果没有巴西政府方面对钢铁产业发展的限制,矿石成本和人力优势明显的巴西,将会吸引更多钢铁企业“落户”。这样,全球钢铁工业的竞争格局也将慢慢发生变化。
分析人士指出,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看,在未来几年内,淡水河谷将在中低端产品层面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钢厂直接竞争。而铁矿石成本的巨大优势,将使淡水河谷在这个产能过剩的市场上占据优势。长期看,如果淡水河谷钢厂投资项目能有效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在发达国家钢铁产业转移过程中,巴西将吸引更多资本的目光。在美元作为全球储备结算货币地位背景下,美联储于去年年末推出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推升全球资产价格,新兴市场国家强劲的经济基本面不但成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依据,而且也成为热钱涌入的理由。德国等强劲复苏的发达国家也因资产价格上涨出现一定的通胀风险。
近期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引发石油供给忧虑,国际油价大涨,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通胀风险,打乱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以及政策调整的节奏。那么,究竟中东、北非局势会对全球经济及通胀产生多大影响,各国经济走势是否会因此转变,进而导致政策面发生变化,影响全球资金流动,我们逐一进行探讨。
欧洲处境最为艰难
无论从地缘关系还是经济依存角度,这次中东、北非危机无疑对欧洲影响最大。英国及欧元区原本已经因税制调整和部分国家强劲复苏产生了引起央行担忧的通胀压力,中东、北非危机更是令其通胀压力进一步攀升。因利比亚石油约60%出口至欧洲,欧洲对中东石油依赖性更大。
欧洲央行向来以坚定地维护通胀目标自誉,央行行长特里谢近期强硬地表示,央行对国际石油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上涨无能为力,但必须避免第二轮通胀效应在欧元区内出现,这包括薪资上涨等,即使成员国政府要求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但只要有加息的必要,央行都将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英国央行公布的2月会议纪要显示,已经有3位委员赞成加息,其他委员则承认加息理由越来越充分。可见,目前的通胀压力已经令欧洲央行不得不开始考虑转变货币政策立场,即便政策变化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让人不安的是,欧洲货币政策紧缩发生在欧债危机尚未完全解决的背景下,央行迫于通胀压力加息,只会使欧洲南部国家融资成本进一步攀升,而加息也会进一步打击本来就挣扎在衰退边缘的南部国家经济。
这种局面反映在市场上将表现为,近期因紧缩预期导致的欧元上行只是昙花一现,一旦央行加息,可能引发部分资金从欧洲撤出,欧元大跌,而瑞郎将成为首选避险货币。
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经济硬着陆风险
因经济率先复苏,美联储QE2政策推升全球资产价格,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压力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各国为应对通胀也步入加息周期。目前来看,因政策紧缩,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总体得到一定的控制,但中东、北非危机又为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形势蒙上阴影。
若油价进一步上行,带动其他基础商品,尤其是粮食价格继续上行,无疑会加剧新兴市场国家国内通胀压力,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将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外部经济环境也因通胀风险变得脆弱,新兴市场国家总体经济面临的硬着陆风险加大。
但由于各国经济环境不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表现也可能分化。像巴西、俄罗斯,因其出口石油,油价上涨带来的出口收入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通胀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对于韩国、印度等更自由开放的新兴经济体,由于对石油进口依赖性大,商品价格管制又较少,外部冲击对国内的影响更大。因此,双赤字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更大。
尽管不同的新兴市场国家抗风险能力差异较大,但危机的传染性缩小了这种差异。也就是说,一旦某一地区某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出现硬着陆,可能资金会从该地区整体撤出。
美国可能仍是最后的避风港
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尽管超过60%,但主要来自加拿大、墨西哥等邻国,以及南美等大西洋沿岸地区,对中东石油进口只占总进口量的15%。因此,中东、北非危机对美国石油供给的直接冲击较小,更多来自价格压力。
而另一方面,目前美国通胀温和,1月CPI年比增幅仅有1.6%,核心CPI年比增幅更是只有1.0%,显著低于美联储接近2%的舒适目标。即便未来油价进一步上涨,美国面临的通胀压力还是明显小于新兴市场国家及欧洲地区,因此通胀对经济的冲击不大,美联储被迫紧缩货币政策的压力也较小。这为美国经济保持复苏状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目前,美国经济稳步复苏,面临的外部冲击又相对较小,若未来事态恶化,则欧美经济差异可能拉大,美国经济稳固优势凸现,自然会吸引资金流入。
由此可见,若未来全球经济及通胀形势因中东、北非危机而恶化,那么美国经济以及美元的优势将显现,美国可能仍是最后的避风港。
(作者就职于中信银行资金资本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