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石家庄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石家庄分站 >> 本地资讯 >> 石市工业增加值“十二五”冲刺3400亿元

石市工业增加值“十二五”冲刺3400亿元

来源:石家庄日报 编辑:豫言 2012年02月01日 11:43:17 打印

导读: 重点依托金隅水泥、曲寨水泥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高档建筑陶瓷、高档板材、高档石材、新型建材;引导建材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重点建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推动余热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降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量。

  《石家庄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经市委第九届常委会第1次会议和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于2011年年底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全市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根据这一规划,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存在哪些问题?全市工业“十二五”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什么?不同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工信局规划发展处相关负责人。

  现状 工业发展加速但仍有瓶颈待破

  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历经几十年的积累,具备了较为雄厚的工业发展基础,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市着力加大四大产业和五大基地建设,推进工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布局优化调整,工业保持了较快增长,效益也明显改善,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以上,比“十五”年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超过47%,比“十五”期间高1.36个百分点。而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46亿元,实现利税750亿元,分别增长16.2%和20%;推动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000亿元,财政收入489亿元,出口创汇达到13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6%和18%。

  同时,随着工业聚集发展,产业园区和基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产业集群39个,其中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7个,10个工业聚集区列入首批省重点工业聚集区,成为全市工业发展新的战略增长点。16个县城周边工业聚集区和28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初具特色和规模,成为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载体,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40%。

  但《规划》也指出,我市工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区工业实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发展能力弱;战略资源相对短缺,要素支撑能力弱;环境容量较小,承载能力弱等几个方面。

  形势 发展机遇与区域竞争压力并存

  《规划》指出,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科技创新动力加强、力度加大、进程加快,昭示着科技转移及产业转移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层次将进一步提高,为我市工业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参与国际技术合作和产业分工提供更广的空间、更宽的领域、更多的机会;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内需空间增大,食品、衣着类、家庭设备及服务类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明显下降,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居住等其他消费比重迅速上升,为我市消费品工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创造了需求拉动力;转型发展阶段我国正把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我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优势工业企业发展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而城市发展空间的大幅度拓展,也为我市都市工业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增强区域辐射带动力和要素吸引力、提升省会经济中心地位,引领县域特色产业升级创造了战略机遇。

  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规划》指出,我市的化学制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食品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随着国内其他地区同类行业的超常发展,这些产业发展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弱化,市场竞争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与此同时,我市的区域工业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威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唐山、邯郸、保定、沧州等市发展进入快车道,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现代化工等标志着工业结构演进升级方向的产业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我市作为省会城市,全省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工业发展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目标力争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400亿元以上

  总的说来,“十二五”带给我市工业发展更多希望和期待,任重而道远。

  《规划》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打造工业强市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发展重点工业聚集区,着力培育千亿元级工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做强做优都市工业,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促进城乡工业分工协调发展;尽快建立起产业先进、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工业经济体系,提升石家庄市工业发展地位。

  《规划》明确总量发展目标是:提高工业发展规模,增强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速度保持15%以上,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40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45%以上。

  质量和效益目标是:“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速度保持17%以上,到2015年,利税总额达到1450亿元,其中税收贡献达到55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0%以上,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结构优化目标是:到2015年,医药、装备、化工等先进制造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达到50%左右,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

  产业聚集目标是:到2015年,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工基地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和省级工业聚集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70%。

  节能减排目标是:“十二五”期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都达到国家和省要求。

  社会效益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累计创造就业岗位25万个,工业企业人均工资水平年递增10%,与经济增长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重点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各有“重任”

  “十二五”,我市将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优化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轻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逐步形成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为重点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优势产业发展提升方向和重点

  ▲装备制造,力争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重点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6-10家;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煤矿采掘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通用飞机、高效电机、核电泵阀、特色专用车、工模具等产品领域形成10个以上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的产品;重点做强煤矿装备、大力发展铁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培育航空产业基地、着力发展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壮大其它关键装备,实现装备工业快速升级。

  ▲石油化工,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重点建设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积极培育精细化工基地、发展壮大碳一化学基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方向和重点

  ▲电子信息,加快建设“中国光谷”,努力构建以高端电子产品制造业为支撑,高度集聚、链条完善的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7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市区西部信息产业带基本形成,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平板显示基地、卫星导航和通信产业基地在全国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领域市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发展到40个,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重点依托中电科集团13所、54所的技术优势,发展电子通信及元器件、半导体照明、卫星导航;依托石家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支撑工具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动漫产品、数字化媒体、物联网等产业,积极承接软件服务外包。

  ▲生物医药,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4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培育3-4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其中,生物制药,以微生物发酵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为重点,依托华北制药集团新药开发公司、河北博海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全面加强治疗性抗体、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预防或治疗性疫苗、长效胰岛素、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它细胞因子类产品、干细胞相关产品和生物药品新剂型的引进、开发和产业化,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生物制药企业、重大生物创新药物品种和生产加工项目。

  化学制药,重点实施华药集团免疫抑制剂药物、抗癌药物、非青非头类制剂项目,石药集团特色原料药、冻干粉针制剂项目,柏奇化工有限公司7-氨基-3-氢头孢烷酸(7-ANCA)中间体等项目。

  现代中药,推动实施一批治疗常见病、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品种产业化项目和中成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综合应用示范项目,着力打造有效成分提取和纯化—复合药物—新型中药制剂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品链。

  营养保健品,重点开发以道地中药材及其提取物为原料的黄芩茶、柴胡皂苷等高端功能性中药保健品,维生素类全系列保健品,大豆分离蛋白和天然植物来源的牛磺酸、精氨酸、谷氨酰胺等半必需或条件必需氨基酸保健品,积极延伸发展有机酸配方膳食产品。

  医疗器械,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品牌,积极发展新型诊断试剂、生物芯片及相关设备,大力引进X线机、CT机、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超声波诊断仪、多道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等高端医疗器械制造项目,培育医疗器械制造集群。

  ▲新材料,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基本建成在国内具有一定创新优势和市场影响力的新型功能材料、新型金属材料、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基地。重点发展功能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

  ▲环保设备,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亿元,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努力培育5-8家具有较强竞争实力、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拥有技术优势、服务当地、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专、精、特、新”的中小型环保企业。重点发展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污染治理材料、环境监测设备。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向和重点

  ▲纺织服装,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0亿元。

  重点是全力打造现代纺织基地,充分利用石家庄市加快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有关政策,积极引导纺织企业向纺织工业基地聚集,实现石家庄市纺织产业的布局优化与产业升级;积极发展高档及新型产品,重点建设新型高档服装面料、新型纤维面料染整等项目,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具有优势的拳头产品,显著提升纺织产业的竞争力;重点发展土工格栅、高强土工布、防水卷材等多功能复合材料,耐高温过滤材料,节水灌溉、储水和缓释包装等农用纺织材料,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着力建设新型精梳和纺纱机械产业化、产业用纺织品特种织机产业化等重大项目。

  ▲食品轻工,力争到2015年,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70亿元。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达到2-3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5-6家。在造纸、制革等行业形成一批环保、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园区。

  重点是加快推进食品工业的技术升级,努力实现产品由中低端为主向中高端为主转变;延伸皮革制品产业链条;全面调整造纸产业结构;推动食品轻工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大力支持双鸽集团、珍极集团、新乐雨润、赵县利民、藁城青啤、河北三元、君乐宝等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科研、生产、营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

  ▲建材,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重点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4家以上。

  重点依托金隅水泥、曲寨水泥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高档建筑陶瓷、高档板材、高档石材、新型建材;引导建材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重点建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推动余热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降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量。

  ▲冶金,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

  重点发展汽车专用钢、特钢棒材,减少建筑钢材生产规模,稳定高速工具钢材生产规模。支持优势企业联合重组和改造升级,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线;大力推进钢铁副产品和废弃物转化利用,发展矿渣微粉、微晶玻璃、高效墙体材料等延伸加工产品。

上一篇:石家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出新政

下一篇:今年河北超限超载率力争控制在3%以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