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石家庄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石家庄分站 >> 本地资讯 >> "南水北调"四年后省会市民将喝上长江水

"南水北调"四年后省会市民将喝上长江水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编辑: 2010年05月19日 09:03:00 打印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邯石段日前开工,标志着中线一期工程河北境内的所有项目即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与此同时,南水北调湖北段、河南段、天津干渠也正在建设,将和邯石段一起竣工通水。到2014年,中线总干渠通水,省会市民将喝上清澈的长江水。

  最新进展

  中线邯石段已开工,全长237公里

  “这里就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邯石段工程的终点。”驱车沿石环公路北环辅道向西行驶,快到植物园路口时,路南侧出现一座建筑物和几十米长的新建河道,市南水北调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徐志言介绍说,石环公路北环辅道北侧就是通常所说的古运河,中线总干渠用倒虹吸下穿北环辅道和古运河,与已经建成的京石段相连。

  徐志言介绍,南水北调中线邯石段起自冀豫交界处的漳河北岸,沿京广铁路西侧的太行山东麓自西南向北,经邯郸、邢台两市,穿石家庄市高邑、赞皇、元氏三县,至古运河南岸,线路全长237公里。

  邯石段为明渠输水,工程设计流量220~23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240~265立方米每秒,共需建设各类建筑物457座,静态投资约211.4亿元(不含征迁投资),总工期30~36个月。

  征地拆迁基本完成,涉及62个村

  石市南水北调办公室有关人员介绍,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石家庄南段全长65.8公里,涉及高邑、赞皇、元氏、鹿泉、桥西、新华6个县(市)区、19个乡(镇)、62个村,需永久征地1.59万亩,临时占地1.63万亩,需搬迁单位(企业)31家、副业116家,拆迁房屋10.18万平方米,拆迁电力、通信等专项设施259处。

  按照国家确定的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主体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的总体目标,省会全力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目前,古运河以南段南水北调中线65.8公里、1.59万亩永久征地已分别交付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直管建管部、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配套工程

  辛集、藁城等13个县市也能喝上长江水

  按照配套工程规划,中线工程计划每年向省会供水7.82亿立方米,可基本满足城镇生活、工业用水需求,有效改善省会水资源紧缺状况。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省会开设9个分水口的方案已经确定。通过这9条支渠,除市区外,高新区、良村开发区、化工基地、窦妪工业区等,以及辛集、藁城、晋州、新乐、鹿泉5个县级市和正定、无极、深泽、栾城、赵县、元氏、高邑、赞皇8个县城,均可得到长江水的滋润。

  将建四至五座水厂净化长江水

  石家庄供水集团副总经理刘建波介绍,供水部门将配套建设4-5座地表水厂,对调来的长江水进行净化处理,这样就能作为生产生活用水使用了。

  按照初步规划,其中一座地表水厂将建在北二环路和体育大街交叉口附近,重点为市区供水。另外,在滹沱新区、高新区、藁城良村开发区,也将分别各建一座地表水厂。这些地表水厂将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同期竣工。

  影响深远

  根本缓解石市缺乏替代水源危机

  南水北调工程将从根本上缓解石家庄市由于缺乏新的替代水源所面临的潜在危机,并将与现有的调水工程一起,共同形成跨流域、跨区互调水网,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徐志言介绍,中线工程通水后,省会每年可得到7.82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它比岗南、黄壁庄等12座大中型水库的可用水量还要多,基本能满足城市生活、工业缺水量要求。

  到2030年,南水北调工程分配石家庄水量将达到9.45亿立方米,等于在石家庄境内又新建了12座大中型水库、100多座小型水库,且水质更优良,供水过程更稳定。通过引江水、当地水的联合调度运用,石家庄城市生活、工业等方面的用水需求将基本得到满足。

  总干渠两侧设有保护区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大部分渠段是明渠工程,为了保护输水水质,在总干渠两侧宽50米的地带将设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以发展绿色农业、林业为主,从事耕种活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防洪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防止饮用水源水质污染。一级保护区范围之外,还将设立二级保护区,在其范围之内,对人为活动将有严格的限制措施。

  新增水面超千万平方米

  据估算,工程完工后,石家庄境内水面面积将超过100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000万平方米。大量的绿地和水面,可有效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并有效降低风沙和噪音的侵袭,相当于给石家庄安装了天然“大空调”。

  为东部平原提供“发展之水”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沿石市山前平原西部布置,居高临下,控制面积6718平方公里,覆盖了全市整个平原区。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城市供水,石市一直在以牺牲生态用水、农业用水为代价。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农业用水被置换出来,农业生产环境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将得到迅速提升,为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农业发展潜能迅速得到释放。

  为西部山区增加“生态之水”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随着山区向下游输水压力的减轻,大部分水源将直接用于山区生产生活,赞皇、行唐、灵寿等绿色、特色农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增加植被覆盖率,也将进一步增强山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有助于解决洪涝灾害等生态问题。

  ◎新闻背景

  南水北调:世界迄今最大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是为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而实施的一项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经过50多年的规划论证,最终确定了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引水的东、中、西三条线路总体布局。南水北调工程跨越四大江河,是世界迄今最大的水利工程,对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穿过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郑州以西的孤柏咀处穿过黄河,沿太行山东麓和京广铁路西侧开挖渠道,自流到京津。输水总干渠从陶岔闸渠首至北京团城湖全长1267公里,其中河北段462公里,途经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4市。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分水,长154公里。

  中线工程石家庄段长123公里,由高邑县北渎村进入石家庄市,经赞皇县邢郭西、西高西,元氏县赵同西、殷村西、万年西,鹿泉市山尹村东、上庄东、新华区康庄东、田庄西、杜北南,正定县西柏棠西、永安西、新安村西,新乐市城西、赤支东,在北大岳村西北进入保定市。

  2003年底,滹沱河倒虹吸工程率先开工建设,拉开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序幕。2008年5月,京石段先期建成,岗南、黄壁庄、王快水库已累计向北京应急供水4.35亿立方米。

  石家庄段:磨剑近30载盼来开工

  ●1980年代,石家庄市开始进行南水北调工程测量工作,由此拉开了省会南水北调工作的序幕。

  ●2003年5月,石家庄市水利局设立南水北调筹建处。

  ●2003年12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开工。

  ●2005年4月30日,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揭牌。

  ●2005年5月24日,南水北调中线古运河枢纽工程开工。

  ●2008年9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工程通水。

  ●2010年4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邯石段开工。

上一篇:2009年金融业职工工资居首位

下一篇:价格“恐高” 江阴港铁矿进口放缓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