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见证历史,历史昭示未来。
当我们细数着“十一五”沉甸甸的收获,憧憬的目光已投向未来五年。
11月3日闭幕的省委七届六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河北奔小康勾勒了今后五年这一关键时期的路径方向。
科学发展的鲜明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清晰主线,始终贯穿于近两万字的《建议》中。
肩负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的两大任务,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清醒认识和奋斗目标的背后,是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雄心,是建设更加富饶、更加秀美、更加幸福新河北的豪情。
科学发展,河北更主动更坚定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建议》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科学发展的理念。”河北经贸大学经济所副处长田学斌博士说,要充分体会《建议》中量化指标淡出背后的意义所在。
《建议》中,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建设等五方面,并在表述中使用了“较快”、“明显”等概括性文字。
“GDP就像一个指挥棒。为了它,招商引资就愿意搞见效快、产值高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就不愿意。”崇礼县委书记褚国儒对量化指标存在的影响体会很深。
“不再提GDP增8%还是9%,可以彻底摆脱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窠臼。”他说,这就能着眼长远谋划一些有助于当地经济结构调整的项目。
据了解,今年崇礼滑雪旅游节的招商项目就全部锁定低碳产业。
“以科学发展作为河北省未来五年发展的主题,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省委办公厅综合调研室主任张立恒说。
自觉性、坚定性从何而来?
“要把握国内外大势,看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沧州市委书记郭华说,机遇可期,应审时度势,增强科学发展坚定性;挑战犹存,可未雨绸缪,提升科学发展主动性。
未来五年,在河北面前,既有环京津都市圈、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南资北移”加速的机遇,也有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来袭,面临巨大压力,河北科学发展的决心并未弱化。”省发改委副主任于明认为,河北“十一五”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也让人们对科学发展认识更清、信心更足。
“十二五”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河北要在新一轮竞争和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必须顺着《建议》所指引的方向,将科学发展的理念内化到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外化到地方的发展思路中。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要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做大。”沧州市委书记郭华对此认识清晰,“这样河北才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加快”、“加快”,转方式只争朝夕
“88家变10家”。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刚刚闭幕,11月4日,河北钢铁产业“十二五”结构调整、企业兼并重组目标就见诸报端。
“真快啊。”涿州市长董晓宇说,从这一举动不难看到河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和紧迫感。
“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议》中,带有“加快”字样的表述尤其多。无论“加快”用在何处、修饰什么,都传递出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河北不快不行。”省发改委规划处副处长杨彦林分析,“十一五”期间河北调结构、转方式取得很大进展,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结构不合理,仍是制约我省科学发展的两大矛盾。
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这事关河北战略全局、前途命运,事关七千万人民幸福安康。
作为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四大重点”组成部分,我省环首都经济圈和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成员已为自己的发展设定了时间表。“到十二五末,‘一圈’、‘一带’中的县(市、区)生产总值要实现翻两番。”杨彦林指出,“环首都经济圈的13县(市、区)中有许多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这些区域长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实现翻两番,其数量和速度上的跨越,将建立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基础上。”
为了追求“质”的加速提升,未来五年,环首都地区将以新兴产业为主导。
同样纳入未来五年“提速”视野的,还有冀中南经济区的石家庄、邯郸、邢台等城市,石家庄城市规模要达到300万人以上,邢台要建设冀晋鲁豫地区重要节点城市,邯郸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目标设定的背后,是这些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种种努力。
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一批千亿元级大型企业集团和工业聚集区同样在转变中追求着更高目标的实现。
开滦集团依靠转型,过去两年时间提前实现了原煤产量5000万吨、营业收入500亿元的双突破。集团董事长张文学表示,开滦将继续调结构、提效益,到“十二五”末建成千亿元级大型企业集团。
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集约集聚发展,石家庄东部产业新城、唐山动车城等产业聚集区也在向着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目标迈进着。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这条主线正贯穿于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两大跨越”、“三个更加”,雄心更高远
未来五年,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河北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建设更加富饶、更加秀美、更加幸福的新河北。”
“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完成这个目标,目前已经‘赛程过半’。”张家口市市长郑雪碧说,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远,这样的目标引人向往、催人奋进。
盼母多健壮,不过游子心。没有谁能比游子更盼望家乡强盛。
做陶瓷生意的上海河北商会副会长王立琦则展望:“我就盼着家乡的综合经济实力有个大的提升,超越江浙、赶上港澳。”
雄心拓宽视野,豪情激励前行。省委副秘书长魏四海憧憬着:作为一个经济强省,新河北将强在优势产业上,强在创新能力上,强在企业竞争力上,强在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上。
魏四海说,这在《建议》中有着充分的表述:未来五年河北将“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步伐,建设创新型河北”;“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新河北,还将是一个‘活力河北’。”省委宣传部文事办副调研员张勇说,这种强盛的活力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还表现在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服务上,强在文化产业所体现的软实力上,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和完善上。
豪情绘就蓝图,号角催启征程。向着绘就的目标努力,全省各地纷纷启程:
为了“更加富饶”,衡水、秦皇岛等市除了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定位、产业定位,还要使居民的“钱袋”和财政的“腰包”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步增长;
向着“更加秀美”,唐山市建设生态城市的步伐在加快,这座“因煤而生、因钢而兴”的城市,自然风景将更加山清水秀,城市面貌也会日新月异,一座地处沿海的现代化都市正向人们走来;
奔着“更加幸福”的目标努力,外地来承德的打工仔杨秀文盼着像城里人一样,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
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梦想总是涌现;我们还将迎来一个更好的时代,因为美梦终将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