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石家庄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石家庄分站 >> 本地资讯 >> 电价上涨传言背后的博弈

电价上涨传言背后的博弈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管理员 2011年11月18日 08:26:28 打印

导读: 一个传言,电价上涨的传言,在市场中游荡。电监会发言人谈话、媒体纷纷介入报道、发改委价格司官员再次谈及、多份研报出炉,导致电价上涨的舆情热度以及电力股的股价不断攀升。而本周发改委的正式辟谣,则给电价上涨的舆情泼了一盆冷水。

  一个传言,电价上涨的传言,在市场中游荡。电监会发言人谈话、媒体纷纷介入报道、发改委价格司官员再次谈及、多份研报出炉,导致电价上涨的舆情热度以及电力股的股价不断攀升。而本周发改委的正式辟谣,则给电价上涨的舆情泼了一盆冷水。电价何时涨?不知在何时,至少不是在此时了。

  电价上涨舆情脉络

  关于电价上涨的讨论,今年以来时有发生,亦常被辟谣。上月20日,电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要适时提高燃煤电厂上网电价,减少电厂亏损,提高发电积极性。电力股逐步走出低点,而市场上关于发改委向五大发电集团调研提价方案的传言亦开始流传,券商相关研报也陆续出炉。

  期间,多个地方对超标用电实行惩罚性电价。西昌电力亦在11月3日公告微微上调了上网电价,电价上涨舆情热度继续提升。

  11月9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谈到“物价回落的时期,有些价格矛盾可能要择机来疏导,包括电价的问题”。此话被《北京商报》等媒体广泛解读为电价上调计划再次提上日程。随后,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等财经类媒体,以及《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开始发表文章,猜测电价调整窗口将近。

  11月16日,在媒体热炒了数日电价话题之后,发改委价格司再度通过《北京商报》辟谣,称目前没有看到电价上调方案。电价上涨舆情热度回落,电力股股价亦然。

  电价可涨否?媒体争议不断

  整个11月上旬,媒体都在热议电价上调窗口期,然而不少媒体反对在现时调整电价。如《法制晚报》在其官方微博中称,近段时间物价上涨减速,大家刚松口气,“电价上调时机到”又开始让大家紧张起来,质疑一段时间内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回落岂不是要打水漂。

  而《工人日报》则发表《何时才能不让电再荒》一文,称煤电矛盾是表象,发电企业提出调高电价,并不能解决根本,形成电价的市场化机制,解决“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才是根本出路。工人日报又认为,启动煤电联动措施,对于当前CPI较高的情况下“几乎没可能”,更会导致煤电价格双双上涨。

  而有关电力企业高管则在接受采访中表示,电厂情况非常困难,迫切需要提价,如果不提价,电荒问题可能更严重。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某发电集团高管称,“我们下面许多电厂资金链紧张到连职工工资都快发不起了。”“希望尽快有利好政策出来,否则年关难过。”

  此外,有不少媒体均指出,虽然电荒持续,但发电企业却丝毫没占到便宜,反而巨额亏损,电企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降低成本。

  而郎咸平一篇《谁在忽悠电力紧张》更将火电企业推上风口浪尖。其质疑电厂亏损的文章称,拉闸限电,电力紧张,是因为电厂赚钱赚得不够多,为了加价而忽悠。对此,中电联又出来加以否认。

  网友多数反对电价上涨

  电厂关心的是上网电价上调,普通网友则担心,上网电价调了居民用电也会涨,网络上反对之声很多。在发改委两次发表电价问题讲话期间,新浪微博上有5000多条相关微博,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从中随机抽取了400条微博进行统计,在表达有明确倾向的微博中约八成反对电价上涨。有网友认为,垄断企业都亏损,实在是匪夷所思。亦有网友表示电企员工年收入丰厚,质疑电企为何不想办法降低成本而是涨价。

  机构投资者预计调价将近

  机构投资者对电价上涨则有着较乐观预计。多份券商研报认为上调电价将促进电力生产。国泰君安、UBS以及SWS等券商研报认为,电价调整或将早于预期。元大证券的研报称,上调电价将会促进电力生产,而排放标准的升级增加了上调的合理性,认为有可能会首先上调上网电价,然后再上调零售电价。

  对于上调对电企影响如何,各份研报意见不一。SWS认为华电国际将会是调价的最大受益者,而UBS则认为,行业利润微薄,三家电力公司,包括华能国际、华电国际以及大唐发电的股价在10月以来已经平均上涨19.2%,研报认为调价对发电企业的盈利改善有限,股价上涨不具有持续性。

  先保电力供应再谈提价

  电价调整牵涉多方利益主体。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涉及煤炭企业、电厂、电网和终端用户。从资本市场角度而言,上市煤炭企业和电厂亦各有其股东。如何理顺机制,尽量兼顾多方利益和市场效率,确实是重要课题。这一话题预先在媒体和公众中进行较充分的讨论,各方利益主体亦都在采访中或媒体平台上有所发声,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信息交流状态。

  电力上市公司确实需要调整价格来直接改善盈利状况,但几家主要发电集团在公众心目中亦是垄断企业的形象,因此在对媒体谈及自身困难状况呼吁舆论支持时,应保持审慎态度。如果对困境过度描述,或反复表示不涨价则电荒将更严重,容易引起公众的反感。在当前阶段,主要发电企业如果能更多地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控制好运营成本,同时提升机组利用小时,保障好电力供应,将有助于获得公众和监管层的更多理解,即便短期会遭受多一些亏损,但将有利于在下一阶段的电价机制调整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上一篇:钢铁下游产业:三成船厂零订单

下一篇:保障房年底竣工率难完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