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石家庄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石家庄分站 >> 本地资讯 >> 钢价跳水折射经济隐忧

钢价跳水折射经济隐忧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侯文洁 2011年10月20日 07:53:58 打印

导读: 钢贸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国内贸易商除了基本的物资配送功能,在贸易过程中往往要向钢厂垫出大量资金。因此,随着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流动性紧张,钢贸商从银行拿到贷款的难度增加。资金短缺,导致钢贸商“心里很没有底',不敢进货,不敢囤货。更何况,由于房地产、汽车、船舶等下游行业需求疲软,导致钢铁需求疲软,钢贸商进的货也未必能顺利销售出去。“窥一斑而知全豹”,从钢价一跌再跌中,能够看到我国经济资金紧张、需求不给力的困境。

  8月中旬以来,国内钢价持续调整,国庆之后更是加速跳水。钢价新低频现的背后,是供需格局的持续恶化:钢铁终端需求在货币紧缩和地产调控的冲击下大幅萎缩,粗钢产量却高居不下。钢价的低迷实际上是宏观经济的一个缩影。

  相当前国内经济仍处衰退阶段,货币政策却尚无明确转向动机。在经济底部确立之前,市场可能依旧行于左侧。

  高台跳水 钢价新低频现

  作为我国重要的中游制造业,钢铁行业的景气度能够真实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自8月中旬开始,国内钢价开始出现调整,之后不断加速,大幅下探。

  数据显示,代表国内钢价的Myspic指数自8月中旬开始回落,一个月内从177.6点跌至176.4点;9月中旬开始,钢价下行陡然加速,仅半个月的时间就跌至170点水平;国庆长假之后,钢价更是加速跳水,从10月7日的169.9点迅速降至10月18日的164.1点。从走势图来看,上述三段下跌趋势线的陡峭程度不断加剧,钢价逐日迭创新低。在如此凶猛的跳水走势下,钢价短期似无止跌迹象。

  钢价连续两月下跌,直接原因在于供需格局的不断恶化。在国内货币紧缩以及房地产调控的影响下,钢铁终端需求面临回落,特别是基建与地产投资的下滑令长材需求大幅萎缩。在需求持续疲软的同时,9月下旬和10月上旬的粗钢产量却依然居高不下,导致钢厂纷纷下调钢材出厂价,钢市心态日趋悲观。在供需失衡的冲击下,上半年表现偏强势的长材品种压力凸显,价格快速回落;相比之下,制造业需求下滑相对平稳,板材价格的跌幅在本轮调整中好于长材。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钢价的继续下降,一些民营企业会加入亏损的阵营,相应下调产量,预计10月中下旬粗钢产量将有所下滑;而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没有实质性好转之前,钢厂和经销商仍将延续去库存,短期内钢价将继续探底。

  钢价的跳水令钢铁板块内“破净”家数迅速增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安阳钢铁、鞍钢股份、华凌钢铁、马钢股份等9只股票已跌破净资产。虽然破净意味着相对抗跌,但由于行业基本面目前并无有力支撑,因此依然不具太大配置价值。

  经济寻底 市场仍处左侧

  窥一斑而知全豹,钢价的低迷实际上是宏观经济在中观层面的缩影。随着货币紧缩政策滞后效应的显现,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市场对于经济的担忧也成为A股始终难以翻身的关键因素。

  最新公布的三季度GDP增速为9.1%,连续第三个季度的下跌确认了经济持续下行的态势。虽然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较8月份环比上行,并且好于市场预期,但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去年同期的基数因素。如果按照三期移动平均值计算,9月份工业增加值实际上较8月回落。分析人士指出,经过8月传统经济淡季,工业生产自主反弹属于常态,并不代表经济将快速回升,国内经济仍处于衰退阶段。

  历史经验显示,市场底部往往出现在一轮经济周期的衰退中后期。因此,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底部到来的时间取决于经济是否出现见底回升预期。目前来看,国内经济已经进入小衰退阶段,9月份工业增加值超预期、经济运行“硬着陆”风险较低以及CPI维持高位,令货币政策放松短期再次成为泡影,未来经济还将继续下行。值得一提的是,短期货币政策虽然难言转向,但考虑到外围局势恶化对出口的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可能出现的超调,四季度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或将加速。

  总体来看,尽管汇金增持四大行、财金政策支持小微企业等积极政策信号闪现,但这些信号难以支撑市场真正反转向上,更多的是情绪改善引发的阶段性超跌反弹。在经济底部确立之前,市场可能依旧行于左侧。

     本网视点:钢贸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国内贸易商除了基本的物资配送功能,在贸易过程中往往要向钢厂垫出大量资金。因此,随着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流动性紧张,钢贸商从银行拿到贷款的难度增加。资金短缺,导致钢贸商“心里很没有底',不敢进货,不敢囤货。更何况,由于房地产、汽车、船舶等下游行业需求疲软,导致钢铁需求疲软,钢贸商进的货也未必能顺利销售出去。“窥一斑而知全豹”,从钢价一跌再跌中,能够看到我国经济资金紧张、需求不给力的困境。

上一篇:市场需求低迷 钢贸企业节流过冬

下一篇:钢铁业亟须“自我救赎”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