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能源专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处处长牛犁13日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认为,目前国际油价投机炒作初步受到抑制,不排除短期油价回调到90美元的水平。全年来看,国际油价均价可能在100美元徘徊,再创历史新高的可能性不大。然而不少其他大宗产品价格仍然处于高位,对中国来讲,输入型通胀压力仍然值得重视。
地缘政治推高油价
中国证券报:近期国际油价出现较明显的回落态势,你认为这是否意味着油价已经见顶?
牛犁:目前国际油价保持在每桶100美元左右的价格,我认为其中每桶有10美元至20美元的“水分”,是由于地缘政治的风险溢价带来的。由于利比亚政治形势紧张,导致该国产油量下降130万桶左右,这给全球原油市场确实带来一定冲击,尤其是欧洲受利比亚石油减产的影响更大。近期布伦特油价反超纽约商品交易所油价,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但从近期来看,中东和北非地区形势至少没有继续恶化,地域政治风险暂时得到缓解。这种局面下,前期油价炒作冲高后,相关机构有技术性获利回吐的要求。
其次,奥巴马近期宣布对商品期货市场的投机炒作进行调查。在中期选举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政府并不支持短期油价继续走高。美国一季度GDP数据低于预期,而3月CPI涨幅达2.7%,上涨较快。美国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油价上升,美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达800辆左右,油价上升对其居民消费影响明显。
最后,高盛等机构日前也公开发布报告唱跌油价,金融炒作主力可能有短期撤离的可能。在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下,短期国际油价不排除回调到每桶90美元水平。而从全年来讲,油价平均价格可能在每桶100美元左右。
创新高可能性小
中国证券报:除了炒作因素,经济基本面对国际油价的支撑是怎样的?再创历史新高的可能性大吗?
牛犁:去年国际油价总体在每桶75美元至90美元的区间运行,今年来看,除个别时点,全年油价运行区间可能在90美元至110美元。如果不再发生新的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国际油价超过每桶147美元的历史新高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去年全球经济总体处于恢复性增长的阶段。今年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全球总体处于温和复苏的过程。尽管今年全球GDP增长水平可能低于去年,但也不会出现“二次探底”。去年全球新增原油需求达到210万桶,已经把2008年和2009年的需求负增长量“弥补”过来。除了前面谈到的因素之外,日本地震灾后重建,也将新增一部分石油需求。预计今年全球新增需求在150万桶左右,如果除去投机炒作因素,经济基本面对应的原油价格可能在90美元左右。
警惕输入型通胀
中国证券报:大宗商品价格有回落趋势,是否意味着输入型通胀压力将减小?国内成品油价格会调整至多高?
牛犁:尽管国际油价出现一定回落,但我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还是存在的。除了石油,目前粮食、铁矿石等多数大宗商品价格都处于历史高位。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情况仍然较好,中国加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继续存在。这种局面下,“热钱”流入国内的动机较为明显。资金的输入因素,同样可以理解为输入型通胀压力的一部分。
当然也要看到,大宗商品价格急剧恶化的可能性在减小。欧洲已宣布加息,美国推行QE3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目前国内成品油价如果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为参照,已经达到每桶90美元以上。由于上周5个交易日原油价格持续下跌,短期来看,成品油价上调的必要性已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