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位于渤海之滨曹妃甸的首钢京唐钢铁公司2号高炉开始点火烘炉,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炼铁系统全面启动。
北京与河北地域相连,资源互补,历来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十一五”期间,首都工业跨地区调整转移取得重大进展,以首钢搬迁曹妃甸为代表,本市钢铁、建材等传统工业向周边地区转移达到高潮。首钢曹妃甸模式的成功,成为了京冀区域产业紧密合作的一个鲜明注脚。
研发在京生产在冀
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自首钢与唐钢共同组建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后,新钢铁厂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仅用了两年时间,整个一期工程在今年年底全部投产后,将形成年产970万吨生产能力,为河北省唐山市加快打造京津冀都市圈重化工基地的步伐作出了首都的贡献。
随着京冀区域合作的日益紧密,本市有一批现代制造业优势企业主动将生产基地迁到周边地区。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举例说,京城机电、京仪控股、首钢机电、北人集团、北京现代、星海乐器、北汽福田、燕京啤酒、汉王电子等国有和民营企业,已采取多种形式在周边地区联合建立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为特色的研发和营销在北京、生产基地在外地的产业链分工。
除制造业企业外,北京农牧业企业也加快了向周边地区拓展的脚步。北京三元、华都、千禧鹤、大发畜产、顺鑫农业、六必居等农业龙头企业相继在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保定等周边地区投资建立了一批绿色种植和养殖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及仓储配送企业。这些项目既带动了周边地区形成了一批规模化农产品基地,又保证了本市绿色农产品供应并为本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腾出了空间,走出了一条区域农牧业合理分工、互利双赢的新路。
山水相连唇齿相依
京冀合作涵养生态
4年后,北京市民就将喝到千里之外的长江水。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度安排,2014年汛期后湖北省丹江口水库的清水,将奔走1200公里途经河北流到北京。
“为保障向京供水水质达Ⅱ类标准,我们加大了水库水源地保护、治理工作,搬迁改造了沿线10余家可能影响水质的工矿企业,清理了所有的网箱养殖,先后投入了数亿元资金。”河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袁福说。
京冀两地山水相连,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是唇齿相依,共生共荣。
为保护京冀接壤地区森林以及密云、官厅水库上游生态环境,2009年至2011年,本市将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丰宁、滦平、赤城、怀来4县营造生态水源保护林20万亩。在与河北省合作实施潮白河流域水稻改种玉米等低耗水作物的“稻改旱”工程中,本市按照每年每亩550元的标准给予相关农户收益损失补偿。2006年以来,累计补偿农户1.7亿元,共计12万亩。通过“稻改旱”工程,累计节水6700万立方米,削减化肥农药用量1.02万吨、农药施用量33.5万吨、主要污染物710吨,在稳定密云水库入境水质的同时,极大改善了水库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优势互补整合资源
继往开来共谋发展
2006年、2008年,北京市和河北省先后签署了《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的会谈纪要》。
今年5月,双方又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合作的会谈纪要》,重点在城市规划、区域交通、产业协作等领域达成共识:加强城建规划衔接,做好城市发展空间的对接;加快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内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建设;深化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合作,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和协调发展;加强产业合作,提高相互间产业发展关联度……
7月16日,着眼于“十二五”期间更紧密的合作,双方签署了《北京市—河北省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能源合作、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等多个合作领域,京冀区域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