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包括央企在内,整合与被整合都是越来越难。这不难理解,经过几轮的国有资产整合,那些没有多少活力的企业,甚至那些具有一定竞争力但缺乏未来远景的企业,差不多都已踪迹难寻,留下来的再整合也更不易了。
即使不易也要整合,主要源于两方面压力。一是产业升级。历经多年的粗放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急需升级换代,全球金融危机曾给中国的产业结构敲了一次警钟,当时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受阻、产品滞销。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已经渐消渐淡,但不期而至的因素让产业调整并不轻松,譬如人口红利的结束。
二是国际竞争。国际竞争的压力也是多层面的,一方面是国际资本对中国的参与日益增强,倒逼国内企业加快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国企需要高瞻远瞩,放马国际市场。国资委要培养40-6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央企,题中要义便在于此。
加快国资重组的意义不容置疑,但应防止忙中出错,如某些学者指出,国资整合切忌强行叠床架屋、合并同类项式的简单“拉郎配”,整合本身要做到方法得体,目标是才子配佳人。
河北钢铁集团联合重组就引发了不少争议。去年年底以来,河北钢铁集团已先后3次兼并十几家民营钢企。不可否认,此次重组创造了“渐进式股权融合”的独特模式,而且对河北钢铁集团的区位竞争无疑是添砖加瓦的。但兼并后的一系列问题也陆续被指出,例如有专家认为民营钢企加入河北钢铁集团目的不纯;还有人质疑,简单的输出技术、管理是否可收到重组的效果。这些问题都使这桩“婚事”的合理性存在商榷的余地。
可见,“拉郎配”的内容、方式仍然不少,越是重组关键时刻,越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