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随着大广高速公路河北段的建成通车,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再次跃上新台阶,通车里程胜利突破4000公里,达到4307公里。省政府专门发文对交通厅做出表彰。在昨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交通厅厅长焦彦龙说,尽管交通部还没有公布,但根据和先进省市的了解,我省高速公路排在河南和广东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
一年通车1000多公里创历史之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事业从探索中起步。1987年3月,全省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高速公路项目——京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河北成为全国少数几个开始修建高速公路的省份。它的修建,不仅终结了我省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而且开了河北自主建设高速公路的先河,为日后大规模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奠定了人才和技术基础。
1990年9月,京津塘高速公路河北段建成通车,我省拥有了首条(段)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6.8公里。
1994年12月18日,京石高速公路全线全幅贯通。至此,河北自主修建的首条高速公路胜利建成通车。
1995年10月18日,全省第一条穿越山岭重丘区的高速公路——石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不仅为日后建设同类型高速公路积累了丰富经验,还为建设适应重载运输和大交通量通行需要的高等级公路、更好地承担西煤东运任务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1997年12月30日,石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开辟了我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高速公路的新路。
1999年12月18日,保津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9公里,河北成为全国第2个突破1000公里的省份。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明确了新时期公路建设“抓两头”的发展思路,即一头抓高速公路发展,一头抓农村公路建设。200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路网”概念,确定了“五纵六横七条线”的高速公路网新布局,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
200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35公里,河北成为全国第5个突破2000公里的省份。
2008年7月,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10公里,在全国突破3000公里的省份当中仍保持第5位。
到“十一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达到4307公里,位居全国前列。仅2010年一年,新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就高达1037公里,再创历史新高。
从1987年到2010年,从艰难起步到铸就辉煌。24年间,我省高速公路发展步履铿锵,渐入佳境。如今,我省省高速公路密度达到2.3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全省各设区市之间、设区市与京津及周边省区重要城市之间、与省内各大港口之间均有快捷的高速公路相连,全省95%以上的县城30分钟内可以上高速;全省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四通八达、内联外接的高速公路主网络基本形成。
仍有1600多公里在建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在以加速度的形式向前推进。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发展思路的日渐清晰明朗,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通车里程数更是屡攀新高。在这里,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高速公路发展强劲的脉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时,河北经历了12个春秋;突破2000公里时,河北投入了6载光阴;突破3000公里时,河北铸就了3年辉煌;而突破4000公里时,河北书写了2年完成的奇迹,特别是2010年,一年通车高速公路就超了1000公里。
目前,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河北省境已建成3011.1公里,占全部规划里程 3500公里的86.03%。在全省,仍有1600余公里高速公路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可以预见的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速公路仍将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
进入“十一五”,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向前推进。5年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总规模超过4400公里,完成投资146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5倍,实现了完成投资最多、通车里程最长、建设规模最大三个“历史之最”。全省5年间新建成通车高速公路2172公里,通车总里程较“十五”末实现翻番;密度达到2.3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水平。
如今,一个东出西联、南通北达的高速公路骨架网已经跃然成型于燕赵大地之上。
“十二五”要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焦彦龙表示,站在新起点,展望“十二五”,我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省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形成“多元、立体、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焦彦龙说,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我省高速公路将超过6000公里,达到6762公里,密度达3.60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将形成以石家庄为中心、围绕京津、环绕渤海、通达港口和其他重要节点、与相邻五省区连通的高速公路网,实现全省98%以上的县城30分钟上高速。届时,全省高速公路将是布局更合理、结构更完善、能力更充分、质量更可靠,总体上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