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之一:扩大内需
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为重要支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目标: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000项左右、年度投资26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5万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50亿元以上。
举措:谋划一批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投资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公共服务项目;省级项目库重点项目保持在10000个以上,各设区市在1000个以上,各县(市、区)在500个以上。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保证在建和续建项目、保证“十二五”新开工的重点项目,引导投资向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倾斜,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
搞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落实对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机制;扩大涉农补贴规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推进农超对接,落实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出台我省建材产品下乡的具体措施;积极引导住房、汽车合理消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身、网络、老龄等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力争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50亿元以上。
点击之二:质量效益
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根本取向,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目标:实施1000项技改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推进100项节能技改、200个污染减排项目建设。
举措: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省、市两级设立调结构技改引导资金,着力实施1000项技改工程,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对标行动”,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抓紧制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重新筛选单位能耗高、排放总量大的30个县(市、区)和30家企业,深入实施“双三十”示范工程,对年耗能万吨标煤以上的1000家企业、1000家重点排污企业实施重点监控,推进100项节能技改、200个污染减排项目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环首都科技谷创新平台,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科技园区发展,加快建设钢铁、能源等10大工业技术研究院,力争明年新增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家、专利申请1200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
点击之三:三农
以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
目标:打造4000万亩粮食核心生产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蔬菜面积达到1880万亩;规划建设2000个新民居示范村。
举措:集中力量打造4000万亩粮食核心生产区,加快建设39个国家级农技推广示范县;深入实施“百龙腾飞工程”,推进100个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力争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发挥蔬菜产业合作社的功能,加快24个蔬菜产业示范县建设,提高精特高蔬菜比重,力争全省蔬菜面积达到1880万亩、总产达到7500万吨;坚持群众自愿、规划先行、类型多样、培育产业、政策规范的原则,适当增加新民居建设的引导资金,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建设,明年再规划建设2000个新民居示范村。
点击之四:新型工业化
以推动工业集聚集约发展为主要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目标: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以上的工业聚集区达到20个以上;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
举措:积极推动工业(产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园区)建设,引进建设一批投资5000万元、1亿元以上规模大、技术高、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以上的工业聚集区达到20个以上;启动建设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区、曹妃甸新区冀东北工业区两个工业园,以黄骅港、曹妃甸港为龙头,推动钢铁、石化、煤化、盐化、重型装备制造等重化工项目向两个园区转移,力争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支持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开滦集团、河北建投、港口集团、河北航空、旭阳化工等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力争明年全省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超千亿元的达到3家;力争明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500亿元、增长13%以上。
点击之五:现代服务业
以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为发展方向,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目标:接待游客达到1.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新增贷款2000亿元以上、融资达到500亿元以上。
举措:加快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开发,推进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深化承德、秦皇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打响红色旅游、皇家旅游、海洋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5大品牌;重点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型业态,建设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编制实施环首都、环渤海、冀中、冀南四大商圈发展规划,推进环首都7个现代物流园区和16个省级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力争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做大做强河北建投、国控担保等省级投融资平台,促使更多的企业上市,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加快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组织,积极稳妥地发展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力争全年新增贷款2000亿元以上、融资达到500亿元以上,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点击之六:城镇建设
以实施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为战略举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目标:力争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4440亿元、增长33%。
举措:根据每个城镇的区位、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产业基础、环境条件,对新建工程进行特色塑造,构划独特的城市景观布局和建筑风格,每个市、县至少要打造2-3处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地段、标志性街区,彰显城市个性,展示城市魅力;把城市拆建改造腾出的土地等资源更多地用于产业开发,聚集优质产业、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创建一批工业聚集区、新兴产业示范区,做到以城带产、以产兴城;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食、宿、购、健、医、娱等便民设施,改善交通和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让居民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适;增强城市建设发展对周边乡村的拉动作用,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点击之七:区域经济
以培育新的增长极为重要途径,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目标:建设“一圈一带一区”,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优势。
举措:抓紧制定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确保11个新兴产业示范区、6个现代物流园区、5个养老康复和休闲健身基地、13个观光农业基地开工建设;抓紧完成近海临港“11县(市、区)、8功能区、1路、1带”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黄骅综合大港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滨海公路、疏港铁路和口岸设施建设,壮大临港产业,着力发展精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高技术、新能源、海洋物流、滨海旅游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一中心、两轴、三基地”,以石家庄为中心,强力推进大西柏坡、正定新区、环城水系、临空产业园区、东部新城建设,做大省会城市,以京广(京珠)、京九(大广)沿线为主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邯郸冀南新区、衡水农业生态示范区、邢台化工和光伏产业基地为重点,整合冀中南地区资源,实现错位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优势。
点击之八:改革开放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强大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目标:新增境内外上市或报会审核企业20家;引进省外内资3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35亿美元。
举措: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河北钢铁、冀中能源理顺内部管理运营机制,支持开滦集团、河北航空等集团加快资产整合;推动开滦集团等主业整体上市,完成港口集团秦港股份上市,力争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或报会审核企业20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五项重点改革,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惠及广大农民的医改新路子。
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省、市、县三级招商引资责任制,兑现1%。的奖励政策,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力争明年引进省外内资3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亿美元。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力争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提高到50%和30%以上,明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35亿美元。
点击之九:民营经济
以促进全民创业为广阔平台,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目标: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
举措: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切实做到“低门槛”,即坚持非禁即入,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条件;“零注册”,即对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免收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轻税赋”,即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强支撑”,即在土地供应、金融信贷、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少检查”,即严格控制针对民营企业的各类检查,实行各类检查由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审批的制度;“重激励”,即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县。鼓励个体工商、股份制、三资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既实现总量扩张、又实现质的提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
点击之十: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80%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建设保障性住房10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5万套,解决25万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举措:切实稳控市场价格,明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努力扩大就业规模,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80%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新增50万人以上;力争明年建设保障性住房10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5万套,解决25万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启动新十年规划第一批22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确保20万扶贫对象稳定脱贫;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年内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重点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10个教育改革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省会体育中心等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成20个县级医院、15所中心卫生院和1206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98%以上;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省”创建活动。